林梓涵的小世界 涵涵欢迎你

中国式亲子关系: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

所有教育的基础,都是尊重

01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

以前人们常说一句话,中国女人有四大不幸:

当妈式择偶、保姆式妻子、丧偶式育儿、守墓式婚姻。

而在中国的亲子关系中,中国的孩子也有四大不幸:

妈宝式溺爱、阴影式父爱、为你好教育以及控制型父母。

台湾最近上线的一部高分电影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》讲述的正是这种畸形的亲子关系。

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故事,主人公林茉莉乖巧上进,成绩优异,家庭美满。

但让人意外的是,茉莉自杀了。

原来,在茉莉的心里,妈妈根本不爱她。

她强迫茉莉学习,不让茉莉读中文系,经常打压茉莉。

在这种长期的压力下,茉莉最终选择了自杀。

在这个故事中,母亲辞去工作一心一意爱着孩子,而孩子却一直误解着自己的母亲。

影片中的父母总是习惯于发号施令,却从来听不见或者不愿意听孩子的想法。

这正是千千万万的中国家庭的缩影,父母与子女之间,从来不曾相互理解过。



前段时间大热的综艺节目《少年说》,也反映了这种亲子关系。

在这档节目中,孩子们站在高台上,鼓足勇气向父母喊出自己的心里话。

其中有个孩子让我记忆深刻。

一个是初一的小女孩,她在台上大声的喊出:

“为什么我的努力你从来看不到?”



原来这个小女孩的妈妈总是喜欢打压她。

她的妈妈每次考完试都会问她,

“你看你成绩这么差,你的学霸同学为什么会跟你做朋友?”

而在面对女儿的告白时,妈妈却严肃的开始了又一轮批判,

“我一直不断打击你,是因为我觉得你的性格太飘。”

我们的父母们无论在什么时候,都不曾试着了解孩子。

他们眼中的亲子关系,就是他们单方面的霸权。

他们认为你骄傲,就要一直打压你;他们认为你缺营养,就要每天吃苹果。

他们做了他们认为好的一切,却从不问你真实的感受是什么?

在这个节目中,我们很悲哀地看到,好多孩子鼓足勇气才敢面对父母,但大多数家长却选择粗暴地回应。

时代变了,父母和孩子换了一届又一届,可我们的亲子关系,却还是老样子。


02 中国父母的控制欲,究竟有多可怕

如果你的面前有一个按钮,按下去就可以让孩子变成完美小孩,你会按么?

这是《奇葩说》中的一个辩题,在这个辩题背后,透露出的,其实是父母可怕的控制欲。

在影片《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》中,就有一个类似的故事。

在这个故事中,小伟是一个有点叛逆的男孩子。

为了解决这种叛逆,母亲找到了一个可以掌控孩子生命和时间的遥控器,从此她再也不用烦恼了。

伪造成绩单?想早恋?因为毕业旅行不想去补习班?

没关系,妈妈可以让时间倒流,把小伟困在犯错的那一天,逼他改变。

小伟的人生,成了妈妈紧紧握在手中的遥控器。

而小伟的妈妈就像一个剧场的导演,一遍又一遍对表现不满意的演员喊“卡!卡!卡!”。

但她却全然忘记了,面前的演员,是自己的儿子。



“你到底还要让我死几次?”

面对着母亲的控制欲,忍受不了的小伟选择了自杀。

可母亲却让他的一生停在了这一天。

对母亲来说,小伟死几次根本不重要,重要的是,小伟终于“听话”了。

看到这一幕,我仿佛在看一部恐怖片。

在中国的亲子关系中,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欲,就是这么可怕。

他们把孩子当成自己的私有物,把自己当成孩子人生的导演,把每一个孩子都当成楚门的世界中的“楚门”。

而这种控制欲,在母亲身上体现的尤为强烈。

一个女性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往往付出的比较多,她们可能辞掉工作放弃事业失去美丽。

因此她们就从心理生出一种“我为你付出这么多,你听我的不应该么”这样的心理。

前段时间有一个采访,王源的妈妈在面对媒体采访时失声痛哭,说她很后悔让王源进军娱乐圈。

而她的理由却是:三周年晚会后,看到疯狂的粉丝和儿子的表演,感觉儿子不是我的了。

可耐人寻味的是,对于这件事王源自己却不这么认为。

他说如果可以重来一次,他还是义无反顾的选择这条路,为什么自己要过平凡的一生呢?

即使儿子已经活成了万人瞩目的明星,可在父母心里还是失落。

“儿子不是我的了。”天下的父母都害怕这一句话。

可他们忘了,这世上的每一个孩子,本来都只属于他们自己。

父母对孩子的这种控制欲,其实来源于他们对自己人生的不可控制。

一个母亲,在社会无法成为女强人,在家无法做主心骨,于是她只好通过拼命的付出来控制自己的孩子。

越是对子女付出的多的母亲,对孩子的控制欲就越强。

她们把自己的人生和孩子的人生完全捆绑起来,把全部的爱给了孩子。

可她们却都忘了,父母对子女最好的爱,就是“不要追”。

“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”这是纪伯伦1923年写在《致孩子》里的一句话。

可将近一百年过去了,天下的父母,还是不懂的这样的道理。


03 哪有什么父爱如山,大多数父爱都是如刀

你脑海中的父亲,是什么样子的呢?

威严、刻板、凶悍、甚至还有点暴力……这大概是大多数孩子心里父亲的样子。

有研究表明: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,都可能受到来自父亲的创伤。

这种创伤被心理学家称为:father wound,而这种来自父亲的创伤,一代又一代地传递着。

在这个世界上,大部分爸爸都是不合格的爸爸。

他们有的人是缺席者,认为男人负责赚钱,教育都是母亲的事,

教育和沟通对他们来说,是一种沉重的负担。

高晓松有一次在奇葩说中爆料,说他的父亲从小就不关心他的成长,也不过问他的事情,导致他们父子关系一直很惨淡。

有一天他想改变这种状况主动去找父亲谈人生,却换来父亲的摆摆手拒绝。

对于这些父亲来说,关心孩子,成了一种羞耻。

除了缺席者,还有的父亲成了施暴者,认为父爱就是训斥、责骂,不打不成钢。

这些父亲们打着“父爱如山”“父爱无言”的旗号,以爱之名,却做了伤害孩子最深事情。

他们固执己见地坚持着“男人主要是养家”“男人要威严”“男人的温柔是软弱”……这样的大男子主义。

他们用自己的理解的“父爱”,一刀一刀伤害着自己的孩子。

真正的父爱,应该像某大学校长的一次分享中说的。

有一次他问女儿什么是最好的父爱时,他女儿这样回答道:

“父爱,应该是90%的温柔加上10%的严厉。”

冷漠和暴力,从来都不应该是一个父亲的标配。

04 真正和谐的亲子关系,应该用爱来维系

娱乐圈著名的好丈夫好爸爸黄磊曾经说过一句话:

“养孩子,穷养富养都不如用爱养。”

这句话一下子就揭开了亲子关系的真谛。爱,才是唯一。

在《爸爸去哪儿》节目中,黄磊的女儿多多表现出了同龄女孩儿没有的懂事和大方。

这一切都来自于黄磊对女儿的尊重。

节目中有一次,多多养了一只很可爱的小狗,贝尔看到想玩就跑去和黄磊要。

这样的场景你感到熟悉么?

就像亲戚家的孩子想要你最喜欢的手办,最漂亮的洋娃娃。

我们的父母通常会怎么说?

“哎呀你不要这么小气,弟弟喜欢就给他拿去!”

可黄磊却没有这么做,他告诉贝儿“狗狗是多多姐姐的,你要去问多多”

简单的一句话,体现的是他对女儿的尊重。

在尊重女儿的基础上,他再去告诉多多要大方要懂得分享。

在多多犯错时,黄磊也会严厉的教导。

但是他和多多妈达成了一个协议,就是坚决不对孩子使用暴力,冷暴力也不行。

他喜欢用一种身体力行的教育方式,来体现父爱的“如山”和“无言”。

黄磊告诉我们,爱一个孩子最好的方式就是,把她当成他自己,当成一个可以独立对话的个体。

而所有教育的基础,都是尊重。

在韩剧《请回答1988》中,德善的家庭就是很好的典范。

他们住在阴暗的地下室,欠着巨额外债,家中三个孩子。

老大成绩优秀受尽宠爱,老三最小也颇受照顾。

只有老二的德善一直被冷落,冰激凌没有,鸡蛋也没有。

终于有一天德善忍无可忍和父母大吵一架。

可随后等待她的却不是爸妈“你怎么这么不懂事”“家里条件很困难你不知道么”这样的责难。

而是一个举着生日蛋糕在巷口等她,轻轻问她:“我们的德善梦想是什么”的父亲。

德善爸爸略带歉意的告诉他:

“爸爸也是第一次做爸爸,不是生来就会的。”



他把自己的软弱和无助暴露给自己的女儿,认真倾听女儿的梦想。

只有愿意和子女说“对不起”的父母,才能真正走进孩子们的内心。

作家刘瑜在给女儿的信中说:

“如果你想当一个银行家,那就去努力吧,但如果你仅仅想当一个面包师,那也不错。”

梁启超九子都是青年才俊,可他却从没要求过孩子选择和他一样的路。

因为在他眼里,尊重孩子的不同才是最明智的选择。

真正好的亲子关系,应该用一份包含着尊重、理解、沟通的爱来维系。

原创: 霍老爷

Tags:

发布: jefflam 分类: 育儿之道 评论: 0 浏览: 34
留言列表
发表留言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